吳雪松是國內第一個試圖改變國人“自己造門”的習慣的人。他說,華鶴木門花了5、6年,才逐步被消費者認可和接受,這個過程漫長而艱辛。[詳細]
吳雪松并不吝嗇對同行的褒揚,他說,“現在國內一些年輕的品牌確實做得不錯,說得也不錯。在網絡營銷這一塊,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詳細]
26年時光荏苒,“華鶴”已從稚嫩成長到成熟。吳雪松說,“成熟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永不止步是他的人生態度,探索和創新是華鶴的一貫行為。[詳細]
陪著華鶴共同走過數十年,吳雪松揮灑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汗水,也收獲了碩果累累。而他想要的,遠不止眼前的成就,而是百年企業的宏偉夢。[詳細]
1987年中國改革開放,企業開始實行承包經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家名為齊齊哈爾木器家具廠的企業公開面向全市招聘廠長。一名年僅29歲的小伙子一舉奪標,接手了這家家具廠,這便有了后來的華鶴集團。這個小伙子,就是現在華鶴集團的董事長:吳雪松。
在此之前,吳雪松是齊齊哈爾木器家具廠的副廠長。
在別人看來,吳雪松可謂是年輕有為。他說,“接手這個企業之后,我感覺困難很多,負擔很大!笔⒆u面前,吳雪松深深意識到,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擺在自己面前的,是諸多的困難和挑戰。其中一個,就是企業還沒有可以在市場上立足的拳頭產品。[詳細]
詳細訪談90年代,吳雪松開始對企業啟動大刀闊斧改革,先后共推動企業進行4次大規模技術改造,還與世界木工機械巨頭金田豪邁公司合資建立了木門工廠,后發展為齊齊哈爾華鶴木業有限公司。1996年,公司正式更名為華鶴集團有限公司,次年啟用“華鶴”商標,沿用至今。
如今,華鶴已經成為家具建材行業一張響當當的名片。很多人可能意想不到,華鶴木門起步之時,也面臨著擔心產品沒市場的境況。
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還習慣自己造門,或買白茬門回家自己涂漆。成品門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吳雪松說,華鶴是國內第一家做成品門的企業,華鶴木門用了5、6年的時間,才逐步地被消費者所認可和接受,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而艱辛的。[詳細]
詳細訪談“丁是丁卯是卯,華鶴家具好!边@句在上世紀90年代廣為流傳的宣傳語,至今依然膾炙人口。我們不得不佩服吳雪松前衛的品牌包裝意識,在那個很多企業仍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時代,他已經懂得要捷足先登,搶占中國消費者的品牌認知。
如今,經過了57年的發展,華鶴憑借得天獨厚的歷史沉淀和品質保證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信賴。而面對當前傳統渠道和新型網絡媒體對立混戰、品牌宣傳鋪天蓋地的情況,華鶴也不甘落后。在談到新興渠道的推廣時,吳雪松不掩蓋自己的雄心,也不盲目自大,他毫不吝嗇地對一些同行做出了褒揚,說,“現在國內一些年輕的品牌確實做的不錯,說得也不錯。在網絡營銷這一塊,我們華鶴應該向他們學習。”[詳細]
詳細訪談從1987年現在,26年的時間過去了,“華鶴”儼然已從稚嫩走向成熟。時光荏苒,吳雪松也年輕不再,而當初的干勁和熱情卻依然不減。他說,“成熟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永不止步是他的人生態度,探索和創新是華鶴的一貫行為。
從華鶴家具,到華鶴木門,到華鶴衣柜,華鶴從來不懼怕嘗試新事物,今年,華鶴又推出了“整木家居”,旨在追求從品類“單項冠軍”到整木家居“全能選手”華麗轉身。
這個想法并非天馬行空。吳雪松意識到,當前國內整木家居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而現有品牌中,能夠自己生產、自主設計的,除了華鶴再沒第二家。華鶴想抓住這個市場,并且有信心抓好這個市場。[詳細]
詳細訪談